國內十個“新中式”景觀居住區(qū)
發(fā)布時間:2019-06-23 點擊數:4146
1.泰禾運河上的院子(北京,2004)
北京泰禾運河岸上的院子景觀設計通過對傳統(tǒng)里弄和胡同空間的研究,在本案基礎上以現代手法重新組織梳理街巷空間,整體性上成為中國形式與現代內涵的表征,氣質與內涵則表現在居住的動和靜之中,建筑、景觀的形式,來自于傳統(tǒng)的審美和現代的適應性,極具現代居住特征。特別是對空間尺度的合理設計、比例適當和整體協調上對人居住其中的心理感受上挖掘文化內涵來作為解決景觀設計的主導思路。結合總體規(guī)劃及建筑與公共空間體系的布局,設計團隊確立了景觀規(guī)劃的思路:由靜街、深巷、馨院、花溪、山水園一起形成的新中式景觀體系。隨著時間發(fā)展,數十個精品小院已經完成,去年多個大宅開始進入設計階段,目前五棟美輪美奐的大宅已基本建成,分別名為“云水禪居”、“廬山幽居”、“頤園”、“桃花源”和“驪宮”。
2.易郡(北京,2005)
新本土主義建筑的基本理念是尊重自然和師法自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生態(tài)方法,營造生態(tài)環(huán)保節(jié)能節(jié)材、健康舒適的建筑環(huán)境,以適應不斷變化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建筑需求。其內涵具有時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三大特征。易郡——新北京四合院將上述理念有機地融入其空間、材料、綠化與文化內涵中,其并非簡單地繼承傳統(tǒng)四合院的形式,而是在室內外空間上汲取了內斂、方正、向心等精髓;在材料及其構造上堅持了真實理性原則。
3.觀唐(北京,2005)
“觀唐”在設計中明確了不是要單純地仿建古建單體而是營造傳統(tǒng)的詩意氛圍。其設計立意是塑造一個可游、可居的環(huán)境。北京的觀唐中式別墅在回歸中式院落的生活意念和精神境界同時,又吸納了西式別墅的現代生活流線,以符合現代人生活習慣的室內居住空間實現舒適的居住生活。其內在的空間布置,以大面寬、小進深的方式實現住宅的生態(tài)化特征,延用地周邊集中布置的布局方式,實現內部連通,同時室內空間采光的均好性和冬季保暖效果又得到保證。綜合體現了中西式住宅的優(yōu)勢,建成茹古涵今、中西合璧的中式宅院。
4.萬科第五園(深圳,2005)
項目主打特色是現代中式建筑風格,吸納了嶺南四大名園、北京四合院等眾多中式建筑的精華,輔以現代的建筑文化及特色,融合了現代時尚元素與傳統(tǒng)建筑風格,把中國的傳統(tǒng)建筑文化發(fā)揮的淋漓盡致,白墻黑瓦簡潔的外觀和色彩很有意境的和諧美,營造出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風格,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現代新中式建筑特色。力圖在中國民居文化建設上有所突破,依尋“嶺南四園”的思路,建造了嶄新的住宅小區(qū)——萬科第五園,其意是想在“嶺南四園”的基礎上探索一種新型的、南方的中國式的現代生活模式,園林層疊,出入有致,空間交錯,明亮通透,湖光山色,饒有新意。
5.香山81號院(北京,2005-2006)
該設計在對場地文脈積極回應的基礎上再闡述了傳統(tǒng)中國的理想居住方式。細節(jié)體現了與延續(xù)的傳統(tǒng)一致的寧靜氛圍,展示了設計的簡明與優(yōu)雅。對于當地材料和鄉(xiāng)土植物的應用保留了場地的特色,回應了地方性。它給這樣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答案:如何融合建筑、景觀和文化為一體,來滿足現代的語境下的新需求這一終極目標。在場地固有條件的前提下,設計師對于寧靜、簡明,以及更重要的是,對于理想山居的現代表達的追求根植于西方景觀設計傳統(tǒng)以及中國文化之中。從對于場地文脈的敏感回應到對鄉(xiāng)土植物的選擇,無一不體現了這種融合的努力。通過對于中國傳統(tǒng)山居理想的重新表述,設計展示了內在的統(tǒng)一與和諧能在何種程度上激起共鳴。
6.綠地21城·百合園(昆山,2006)
百合園以丁字街為骨架的建筑布局,混合了“街道-前院-內院”與“街道-前院-建筑”兩種模式,整體布局和諧巧妙、各自圍合。街道散發(fā)著中式的幽靜素雅,而空間則展現了庭院的私密尊崇,私家庭院與開放、半開放的公共庭院相互呼應,勾勒出濃郁的中式風情,現代生活與傳統(tǒng)中式空間意境在此相遇、結合,完美的實現了居住對于院落情懷的回歸。
7.香山·甲第(北京,2008)
項目遵循“設計源于生活”,“科技回歸人生”,“文化融入自然”三項原則。香山甲第通過不同層次空間的組合和色彩變化創(chuàng)造具有濃郁東方靈氣的棲息環(huán)境。在總體建筑風格上,汲取香山之靈氣和北京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采用中國傳統(tǒng)建筑加適量現代元素,通過“胡同”、“四合院”等不同空間的組合和色彩的變化,結合北京文化特色和紅、黃、灰等香山色調,營建具有濃郁東方靈韻的棲居環(huán)境,打造一個濃縮北京文化和香山特色的高尚居住區(qū)。既能滿足中國人的居住習慣,又能提供現代人需求的高品質生活環(huán)境。
8.北林苑萬科·棠樾(東莞,2009)
萬科·棠樾項目北臨仙水湖、大屏障森林公園,西接觀瀾湖高爾夫球場和企洞水庫,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設計團隊充分依托景觀河道和山體資源,在以適宜尺度與山水對話的同時將體現東方文化的徽派建筑與新古典園林完美結合,成功將其打造成極具現代中式風格的奢華別墅社區(qū)和高端生態(tài)住宅區(qū)。設計以山為軸,以水圍合,達到水體別墅組團戶戶臨水,山體別墅組團戶戶臨山,高層住宅戶戶擁有廣闊水體、山體全景景觀。此外,通過使用不同的材質表達統(tǒng)一的灰色基調,傳遞出中國傳統(tǒng)的自然、沉穩(wěn)氣息和濃郁的現代東方韻味。
9.和莊(杭州,2010)
和莊建筑風格以清朝官邸為基本調性,重現高墻灰瓦的大戶宅院的顯赫氣勢。和莊在傳承中國傳統(tǒng)居住文化精髓的同時,吸納西方現代生活的流線。建筑布局引入中式庭院生活理念,形成合院的布局形式,體現“院落”的概念,既能滿足中國人“喜聚”的居住習慣,又能提供現代人需求的私密生活環(huán)境。和莊景觀設計追求的是看似隨意,實則每一處景致都是設計師精心之作,它避免中軸對稱,處處體現自然。和莊整體的景觀設計定位為現代中式園林風格,以再現自然山水為設計的基本原則,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這一思想在景觀中的具體表現就是配合和莊清朝官邸的建筑風格,利用“虛實相間,以虛為主”強調建筑群體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強調建筑單體。在景觀的營造中,主要采用借景、對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以營造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藝術效果。這使建筑物與景觀互為依托。
10.平門府(蘇州,2010)
蘇州平門府位于古城核心區(qū),用地周邊名勝古跡甚多,歷史及文化資源豐富。周邊基本保持著古代“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古跡名園”獨特的歷史平江城風貌。與古城著名景點北寺塔僅一墻之隔,距蘇州的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約1km。本案地處蘇州古城中的核心保護區(qū),對古城風貌有著不可言喻的歷史責任。項目設計中特別遵循地域文脈、古城肌理。在建筑與空間互為圖底的關系上維系蘇州古城緣水而筑,置園造林,粉墻黛瓦綿延千年不斷的民居歷史感。在總體規(guī)劃上,設計強調景觀與建筑的空間次序感,有通過建筑極力營造小街深巷,風情蘊籍的蘇州特色。
上一篇:淺談別墅客廳設計